第580章半供给制-《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3/3)页

    “朝阳书记,以工代赈我同意。

    但根据以往经验,如此大规模的民工动员,光是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按照老办法,民工都是自带口粮,可苏北本就缺粮,让民工自己带粮,恐怕很多人根本出不来工,或者干不了重活。

    这粮食缺口,怎么解决?总不能全靠省里调拨,我们没这个家底!”

    这个问题戳中要害,所有人都看向陈朝阳。

    陈朝阳早有准备,开口回应:“自带口粮的做法,必须改变。”

    此言一出,几位常委微微蹙眉。

    陈朝阳解释道:“同志们,这不是摆排场,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苏北的乡亲们苦,很多人家里已经是‘糠菜半年粮’。

    让他们背着自家的活命粮来上工,于心何忍?

    又能有多少力气去肩挑手扛,完成那么艰巨的工程?”

    他目光坚定,提出了一个看来颇为“大胆”的方案:“我的意见是,工程必须设立专门的粮食供应渠道。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途径:

    第一,全力争取北平和华东局作为重点项目,调拨一批救济粮或工程粮;

    第二,省里在其他地区相对富裕的粮食中挤出一部分;

    第三,在工程初期,可以探索‘半供给制’,即民工自带一部分,工程补助一部分。

    但我们的目标,是要尽快实现主要口粮由工程保障。

    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劳动力,更是对我们组织能力的考验,是组织‘不饿着肚子闹革命’精神的体现。

    “我们要让乡亲们吃饱饭,有力气,才能打好这场硬仗。”陈朝阳的话语在会议室里回荡。

    短暂的寂静后,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急促的低声议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