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土法上马,做个原型出来!” 李明深吸一口气,眼中燃烧着挑战技术难题的火焰:“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一定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最核心的技术问题!” 陈朝阳的神色变得无比严肃,补充了最关键的一条: “所有试验,必须在专门划出的隔离区进行,周围砌筑防爆土墙,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现场灭火沙箱、水源必须时刻就位。 我们既要敢于异想天开,更要坚持科学求证。” “至于第三阶段,那是我们成功之后的自然延伸。” 陈朝阳没有描绘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们的‘土机组’能稳定输出电力,哪怕它只能点亮会议室这十几盏灯,或者带动机修车间的几台小机床,那就是我们伟大的胜利! 这是‘星星之火’,将是我们向向部里申请正式设备和科研支持最有力的证据!” 他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拆解成了“食堂燃料 → 局部照明 → 未来规模化”三个层层递进、触手可及的阶段。 技术的高山被分解成了可以攀爬的缓坡。 会议的最后,陈朝阳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井架和忙碌的矿工身影,语气深沉而真挚: “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 我们是在做三件事: 第一,是‘降魔’,要把井下这头吃人的‘气老虎’关进制度的笼子和技术的管道里,保障我们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 第二,是‘点金’,要把这百无一用、唯恐避之不及的废气,变成能做饭、能照明的宝贝,为矿上节流,为工人同志们谋福! 第三,是‘开路’,要为全国千千万万受困于瓦斯的煤矿,蹚出一条适合我们国情、依靠我们自己的‘土法子’、‘实路子’来! 这条路注定坎坷,会失败,会被人笑话,但我相信,在座的诸位,我们这群不信邪、不怕鬼、敢想敢干的煤矿人,一定能把它走通!” “而我最后强调一遍,瓦斯可以是能源,但它首先是杀手。 在任何时候,对安全的敬畏和保障,都必须凌驾于一切进度和成果之上! 这是命令,更是良知!” “咱们没有现成的设备,就自己琢磨,自己改造! 没有经验,就一点点摸索,记录数据! 失败了不要紧,总结经验再来! 我相信,只要咱们方向对了,齐心协力,就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