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港督算计,星海战略-《四合院:八极传人过目不忘》


    第(3/3)页

    讲完之后,赵信继续道:“一家公司的第一要务便是赚钱。”

    “当前星海集团机械方面,比如摩托车厂、太阳灶厂都是服务于民生,所以我们赚钱不少。星瓷厂的定位是传承文化,打造国际高档的东方瓷器从而出口国外,星瓷厂也成为当前最赚钱的工厂。”

    “诸位,赚钱只是为了存活,就像人们吃喝一样,但存活之外更重要的便是理想使命。”赵信继续道:“星海集团是一家大公司,一家中国当前唯一的国际公司,我们必须要有振兴民族,延续人类文明的使命。”

    “我们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太阳灶厂关注民生,车厂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高档的瓷器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这还不够。”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际,星海集团必须也一定要成为电子计算机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公司存在。今日,我也跟大家透露一下我们多么有钱,除开强盛集团账面上的五千万美元外,星海集团账面有着一亿的人民币,折合下来差不多一千多万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亿美元,总计一亿六千万美元。”

    赵信一公布场中所有员工满眼惊讶,何雨柱微微张着嘴巴,他赶忙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何雨柱扒拉了下旁边坐着的于莉:“经理,刚刚赵信说有多少钱?”

    “一亿六千万美元!”于莉也满脸兴奋。

    原本坐在于莉旁边的阎解成赶忙打掉何雨柱的手,并且一脸兴奋地对两人道:“你们知道一亿六千万美元是多少钱吗?12亿人民币啊!”

    “12亿人民币。”何雨柱再次张大了嘴巴,要知道这可是现金流。

    他原先以为赵信很有钱,但没想到会这么有钱。

    若是他知道当年赵信在14k直接空手赚了5亿美元,外加上后面14k仅存的山头任西流送上的一亿美元,那就是六亿美元,相当于四十八亿的人民币。而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已经只有20亿了。

    而且还不算这两年赚的,以及强盛集团本来的资产。

    赵昱天满脸惆怅,身旁的马子昂同样如此。

    因为他们作为赵信大批量引进生产设备的执行者,他们是知道这两年星海集团是怎样的花钱如流水。

    1.6亿美元虽然多,但香港花起来都不够,海港城的收购计划甚至都要因此推迟,更何况大陆花钱的地方也不少。

    两人还是知道津门三百万平方米的工厂地正在开建。

    赵信第一次讲了这么多话,主要贯穿了三个点。使命、伟大、第三次科技革命。

    赵信讲完话之后,这场会议自然也宣告结束。

    科研人员的邵正诚和倪光眼中有光,因为他们为赵信画的愿景迷住了。作为从事技术的他们,对于科技革命更加感同身受,因为他们就是推进这场革命的主力军。

    如今听到星海集团未来战略立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他们的心中怎能不激荡。

    “走,回11楼。”倪光大手一挥,带着科研人员们继续回去研究了。会议结束之际,赵信还承诺了,以后若非必要不会喊星海集团的科学家们开会。

    顶楼,赵信带着赵昱天和赵刚毅进了星脑的机房。

    自家孩子不能厚此薄彼,自然都要给他们展示星海集团最大的科技成果,星脑。

    另外一边马子昂则是坐着赵月悦的车回了四合院,马子昂是娄振华的心腹,此刻自然要去拜访叙旧,同时也表露一些自己心中的担忧。

    星海集团或者说赵信迈的步子太大了,大到像是劈叉,这样就很难重新站起来,再迈出下一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