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朝阳在报告中提到,他在苏北发现了基层干部严重的腐化堕落问题,这难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巩固后方,与支援前线同等重要,一个贫瘠、混乱、干部队伍出现问题的苏北,能成为支援前线的稳固基地吗? 我看未必。 治理苏北,改善民生,整顿吏治,这本身就是在巩固我们的战略后方,其意义,绝不局限于汉东一省。” 这时,另一位资深、长期负责农业和水利工作的领导缓缓开口,试图调和并找到可行路径: “两位同志说的都有道理,我仔细研究了陈朝阳同志,对盐碱成因的分析和治理思路。 ‘盐随水来,水去盐留’,‘拒咸蓄淡,引水洗盐’,这说到了点子上! 这不是蛮干,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且,他提出的‘系统治理’、‘以煤换粮’,都展现了很强的统筹能力和现实可行性。 如果我们华东局因为畏难而扼杀了这个可能改变苏北命运的计划,将来会不会后悔?” “我认为,完全搁置会寒了下面前线同志的心,也不利于长远。 但大规模全面铺开,困难也很多。 是否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 我们华东局,原则同意将其列为‘华东区域农业综合治理重点试验工程’,给予有限但关键的支持?” 负责经济的书记并未被完全说服,他立刻反驳: “科学依据?可行性? 我承认他们的想法很好。 但现实是,各方面物资我们也很紧张,难道要挤占其他地区,甚至影响前线的供应计划吗?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会场一时陷入了僵持。支持者看到了长远的战略价值和创新的思路,反对者则紧盯着眼前残酷的资源约束和潜在风险。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持会议的第二书记,等待他最终的拍板。 第二书记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他综合了各方意见,一锤定音,言语中带着果决与气魄: “好了,意见都听明白了。 我看嘛,这个工程,值得搞! 陈朝阳有这个胆魄,我们华东局就要有这个担当,不能因为朝鲜在打仗,我们家里就吓得什么事都不敢做了。那不是我们军人的风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