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8章 一封信-《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1/3)页

    但初步推算,帮我们度过工程最艰难的初创期,可以作为我们向北平证明我们自力更生决心的筹码,更可以稳定乡亲队伍。

    同时,我会继续全力向北平争取直接粮款支援,双管齐下,填补剩余的缺口。”

    周明光听完这一连串从宏大到具体、从困难到解决方案的清晰阐述,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他目光扫过账本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又看向陈朝阳这张年轻却坚毅无畏的脸,最终,他重重一拳捶在桌上,一锤定音:

    “账,算到家了。

    底,也亮透了。

    困难是真困难,但办法,也是真办法。

    就这么定了。”周明光目光看向孙亚军和陈朝阳,

    “亚军同志,省里这紧绷的弦,你继续给我稳住,一分钱一粒米都要算计着花。

    朝阳同志,我给你授权,这十五万到二十五万吨煤炭的对外协作权,就交到你手上。

    你亲自去谈,给我把每一吨煤都换成救急的粮食!”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放缓,却带着更重的分量:“省委,为你们的担当负责。

    但是朝阳同志,我也要给你交个底,省里能给你的支持,除了这份授权,就只剩下道义上的支持了。

    你这是在没有任何后方支援的情况下,去打一场正面攻坚战。

    一旦……我是说一旦‘以煤换粮’这条路走不通,或者北平的支援迟迟不到……”

    陈朝阳迎着周明光的目光,平静接话:“那么,所有的责任,由我陈朝阳一力承担。”

    他没有立军令状,但这句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沉重。

    至此,这场决定苏北命运的省委会议,终于在算清了每一分钱、每一吨煤、每一粒粮之后,找到了那条充满荆棘却唯一可行的道路,并将千斤重担,压在了具体的执行者肩上。

    省委会议结束的当夜,陈朝阳办公室的灯光亮至深夜。

    他铺开信纸,沉思片刻,便奋笔疾书。

    这不是一份官样文章,而是一封写给老首长的私信,言辞恳切,直抒胸臆:

    首长钧鉴:

    一别数月,常在念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