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那句凝聚了无数牺牲与奋斗、昭示着未来与希望的口号: “因为人民万岁,人民终将万岁!”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对一位领导权威的认同,更是被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深深震撼和折服。 周明光、孙亚军等人的眼中,也闪烁着激动与反思。 他们明白,陈朝阳所要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上的“苏北粮仓”,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坚强堡垒”。 这场治碱工程,因此而显得更加意义非凡,它是一场改天换地的自然斗争,更是一场塑造新民、筑牢根基的伟大实践。 这番旗帜鲜明、战斗力极强的发言,让所有常委都深感震撼,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周明光重重点头,对宣传常委下令:“按照朝阳同志的意见,立刻部署。 要把这场思想斗争,作为工程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他们意识到,这场治碱战役,不仅是与自然界的斗争,更是一场绝不能输的思想保卫战。 陈朝阳这番关于文化建设的系统构想,再次展现了他善于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卓越能力。 他不仅仅是下达命令,更是提供了一套清晰可行、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论,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分解成了可以一步步实现的具体路径。 会议室里的常委们,尤其是负责宣传和文化工作的同志,眼前豁然开朗。 他们意识到,这位陈书记,不仅在军事、经济,阶级斗争上有超前的眼光,在文化和群众工作方面,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非凡的魄力。 接下来面对这一个接一个具体而尖锐的问题,陈朝阳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战场后勤经验,或提出创新的管理思路,逐一给出了清晰、务实的初步方案和解决路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