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了这里,组织上会安排住处。 秀兰可以先进政府的速成识字班,或者工人夜校,先扫盲,有了文化基础,就能安排进纺织厂、进合适的单位当学徒工! 那是堂堂正正的工人阶级,是为国家建设出力,也能自己挣工资,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技术,将来能撑起这个家门。 秋收,正好可以插班进城里正规的小学,接受真正正规的教育! 只要他肯学,将来就能读中学,甚至考技术学校、上大学! 成为工程师,成为对国家更有用的人才!” 他的目光最终回到春来年迈的父母和奶奶身上,语气坚定: “至于二老和奶奶,到了金陵,生活、医疗条件总归比乡下要好得多。 你们也能亲眼看着秀兰和秋收成才、立业! 春来在天之灵,看到弟弟妹妹能有这样的出路,看到这个家有了新的希望,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他没有说任何官话套话,每一句都从这家人的实际未来出发。 这个提议,充满了诱惑,也极具颠覆性。 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大城市,这对于此时的农民而言,无异于一场命运的豪赌。 李父李母显然被这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得不知所措,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茫然与挣扎。 故土难离,岂是轻易能够割舍?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奶奶,再次开口了。 她那双浑浊却异常清明的眼睛深深看着陈朝阳,似要穿透表象,直抵他内心的最深处: “陈首长……您这番话,是真心实意为俺们这一家老小铺路打算,俺们听得出来,心里头……明白。” 她顿了顿,颤抖的手轻轻拍了拍还在无声啜泣的儿媳,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决断力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