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街角既有挑着热气腾腾馄饨担子的小贩,也有新开张、挂着标语的国营百货公司。 但同样,他也看到了战争的痕迹,支援抗美援朝的标语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游行队伍高举着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横幅。 车子最终驶入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在一处并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大院门前停下。 这里就是华东局的办公地之一。 接下来的程序严谨而高效。 在李干事的引导下,陈朝阳来到了华东局组织部。 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他郑重地向负责干部递交了来自军委和总干部管理部的介绍信、任命书以及个人档案关系。 组织部的同志仔细地验看了所有文件,确认无误后,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 “陈朝阳同志,欢迎你来华东工作! 你的情况北平已经通报过了。你在朝鲜前线立了大功,现在回国参加建设,意义同样重大!” 很快,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华东局组织部开具了新的介绍信: 一封致华东军政委员会驻京州,证明其汉东省工业厅厅长、省委常委的任命,请予接洽安排。 另一封致华东军区驻京州,证明其军事学院职务,并转关系至学院。 “手续齐了,陈朝阳同志。”组织部的同志将介绍信交到他手中,“华东局完全支持北平的决定,希望你到了京州后,大胆工作,军队和地方两条线都要抓起来,做出成绩!” 至此,陈朝阳的组织关系完成了从北平到大区层面的正式转接。 他不再是单纯从前线归来的军事干部,而是在组织程序上,成为了华东局麾下,即将奔赴京州,同时肩负军地双重使命的重要负责人。 没有在上海过多停留,甚至无暇去看一眼黄浦江,陈朝阳一行人带着刚刚办妥的新介绍信,再次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这一次,目标终于明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