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幕,充满了野性、蓬勃的生命力,与朝鲜战场上满目疮痍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陈朝阳久久地凝视着,战争的创伤似被这自然的美景悄然抚平了一丝。 他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坚韧与丰饶,也更坚定了要守护好这一切的决心。 数天的旅程,一场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毁灭走向新生的缓慢过渡。 他是在战争的血管中艰难逆行,但目光所及,心之所向,已是一片亟待建设、充满无限希望的热土。 呜—— 汽笛长鸣,一列挂着军牌、风尘仆仆的专列缓缓驶入了前门火车站。 与普通客车的喧闹不同,军列所在的整个站台早已实施了临时管制。 气氛远非“肃穆”可以形容,而是带着一种高度戒备的紧绷感。 月台两端和所有入口处,由多名佩戴“纠察”臂章、神情冷峻的士兵设立了严密的警戒线,他们持枪而立,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着任何可能的异常。 此外,还能看到一些身着便衣、但行为举止干练的人员散布在人群外围和关键位置,他们的视线不断在旅客和工作人员脸上逡巡,这是公安部或保卫部门的人员,负责反特和甄别。 尽管有管制,但站台远处和通道口依然聚集了不少好奇的市民。 他们被拦在警戒线外,踮脚张望,低声议论,但气氛不再是轻松的好奇,而是带着对这个阵仗的敬畏和对“来了大人物”的猜测。 小贩和搬运工也早已被劝离或限制在特定区域。 整个场面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息:安全是绝对的第一优先级,不容有任何闪失。 车厢门打开,负责本次军列运行的军事代表胡远昭率先跳下车,他的神色在精干之外更添了几分郑重, 迅速与站台上一位负责安保的军官交换了一下眼神,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转身向车内立正报告: “报告首长,专列已安全抵达北平前门车站,一路顺利,请指示!” 陈朝阳的身影出现在车门口。 他依旧穿着没有任何衔级标识的棉军装,唯一的身份象征是上衣口袋里的派克钢笔和腰间那把缴获的柯尔特手枪。 他眉宇间难掩长途旅行的疲惫,以及一丝即将面对老首长的激动心情。 他回了一个礼,声音平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