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暖生烟-《烟火岁月》
            
            
            
                
    第(2/3)页
    邵局长的声音洪亮厚重、坚定有力,他的话语久久在烟叶库空中响亮回荡,让职工们一下子感受到了莫大的力量。
    随后,邵海平缓了口气,又用力提高嗓门,高高挥起右手,对职工们说道:“同志们,鉴于这次太平烟厂灾情损失特别巨大,这次来之前,国家局党组特别开会,授权我宣布,今年给太平烟厂特别追加2万箱的年度卷烟生产指标,用来弥补损失。做到两个确保:一是要确保企业利税不减少,二是要确保职工收入不下降!”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那掌声就像排山倒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在职工的心头一直荡漾;那欢呼声就像烟花爆竹的燃放,一排高过一排,在烟库的上空竞相释放。
    这些天来,烟叶库灾情,就像浓重的乌云一样,压在职工们的心头,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压抑,职工们的心情都格外沉重。
    就在人们最迷茫无助的时刻,邵局长的到来,就像大海中的指南针,指明了前进的航向;就像黑夜中灯塔,照亮了未来的道路。局长的讲话,政策的扶持,就像一道蓬勃的阳光,温暖了人心;就像一阵温暖的清风,赶走了阴霾,让职工们在最艰难的时刻,看到了希望;在紧要的关头,安定了身心。
    国家局的这一政策来得太是时候了!邵海平局长的到来真是太鼓舞人心了!邵局长的话,像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太平烟厂职工的希望之门,它的价值不可估量,说它一句值万金,那绝对是远远低估了它的分量。
    在场所有的人,都明白邵局长讲话的分量。
    主管工业的何副省长,这些天来,一直压力山大,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心中反复盘算着这场洪灾,给全省今年的工业指标带来多大的影响,该想什么法子补救。如今,听到邵局长这么一说,他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精气神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何副省长心里快速计算着,今年全省的工业指标、利税指标,不但不会受到洪灾影响,反倒增长幅度会比往年更大,工业利税要跨跃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他原本一直紧绷的脸,就像被太阳晒蔫的花朵遇上雨水滋润一样,一下子舒展绽放开来,脸上露出久违的欢笑,讲话声也比往常高了许多:"听了国家局邵局长这番重要讲话,我这些天来的失眠彻底治好了,我们河东省今年的经济发展更有底气啦!我代表省委王书记、省府齐省长,代表全省人民,真心感谢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政策支持,真心感谢邵局长送来的政策友情礼包!我也代表河东省委省政府表个态,省委省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太平烟厂抢险救灾工作,有什么事你们可以直接找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税费缓交的手续我来批,你们只管专心生产。"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都竟带着一丝激动的颤音,那是对将来充满信心的激动。
    也许,社会上的人很难真正明白追加卷烟生产指标这句话的分量。但熟悉烟草行业的人都清楚,烟草生产指标,那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是真金白银的财富。真是指标一长,黄金万两。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一般行业都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产品产销数量。但烟草行业却完全不一样,由于实行卷烟专卖专营政策,卷烟实行严格的生产计划指标,各烟厂每年的卷烟生产数量,都由国家局统一下达,管得特别严、特别紧。
    国家烟草专卖局三令五申,逢会必讲:“卷烟计划生产指标是红线,绝对不能碰,一旦发现卷烟超产,对厂长实行先免职、再调查。”
    前两年,南方一家挺有名的烟厂,因为市场供应紧张,就心存侥幸,偷偷多生产了五百大箱卷烟。结果很快就被国家局发现,国家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宣布免掉该厂厂长职务,接着组成专项调查组再深入调查。由此可见卷烟生产指标的珍贵,也更能体会追加卷烟生产指标的难度与价值。
    要不是在洪水现场,得保持该有的庄重收敛,不能表现出太高兴,换别的时候、别的场合,估计人们都要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来庆贺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了。
    在烟厂会议室里,邵海平局长认真听了太平烟厂的汇报后,对当前的抢险抗灾工作,做出了明确又具体的指示。他特别强调:"要科学分拣,湿烟叶要尽快晾晒,防止发霉;干烟叶要妥善保管,防止再受潮。抢救回来的烟叶,要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利用起来,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要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坚决杜绝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他也口头同意了太平卷烟厂的搬迁提议动向,要求做一份科学、严谨、长远、周密的可行性报告并及时上报。但他知道太平烟厂的经济效益底细,对资金问题提出了委婉的质疑。
    邵海平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做什么工作,领导班子都要提前想,预先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这次是洪水,下次可能是别的什么灾情。烟叶库不安全,成品库呢?厂区呢?要举一反三,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领导班子就是要提前谋划,长远规划,要不然,要我们这些领导干什么?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绝不能只顾埋头于眼前事务。"
    会议结束后,邵海平局长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又深入车间视察。他走进制丝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修理备用的设备。车间主任介绍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制丝车间员工已经提前结束休假,回到机台加班了。
    邵海平走到一位老师傅身边,看他正专注地修理一台机器,额头上满是汗珠。“老师傅,辛苦了。”邵海平轻声说道。
    老师傅抬起头,看到是局长,连忙用袖子擦擦手:“局长好!我们不辛苦,这都是应该的。早点修好,早点生产。"
    "设备损坏严重吗?”邵海平关切地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