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太后被他一提,记忆越发清晰。 “哀家也记得,有一回你赢了,当天就让哀家把那些鸡蛋给炒了,还说赢来的东西吃起来就是香。” 皇帝笑起来,眉眼更加舒展。 “儿臣挖来的那些笋,母后就学着也做成了笋干。那年冬天我们留在山上,母后最常做的就是这道红烧笋干。” 这顿饭对刘太后母子而言,是忆苦饭。忆苦之后,自然会有一番感慨。皇帝感慨的是那时候的相依为命,至今思来都觉得铭记于心。 母子俩回忆着过往,一顿饭吃得异常温馨,仿佛撇弃了如今的一切,重回到那只有他们母子的简单岁月。 “赏!”这是皇帝搁了筷子说的第一个字。 隐素因为做了几道菜而得了丰厚赏赐的消息很快传开,司膳局那些亲眼看到她做了什么菜的御厨们百思不得其解。 司膳掌事摸着自己的下巴,说了一句,“那位谢少夫人,确实是有些运气和福气在身上的。” 先前隐素奉命进宫时,朝华宫的所有人都以为她必会受一通训斥。哪成想训斥没有,她反倒是得了赏赐。 所以运气和福气这两样东西,最是让人捉摸不透。 等到皇帝龙颜大悦离去,整个宫殿的气氛为之一松。 而隐素又被请了进去,刘太后还让人给她看了座。她堪堪侧坐着,小脸娇憨神态恭敬而乖巧,像是静静聆听长辈教诲的孝顺辈。 刘太后原本迁怒的心,软和了一些。 有宫人取来奚琴,交给隐素。 隐素抱着琴,熟稔地拨动起琴弦。她弹的是上回在小竹林弹给林清桥和云秀听的曲子,曲子如泣如诉地在殿中回响。 刘太后目光幽远,又陷入回忆之中。从在闺中时的被家族寄予厚望,到进宫之后的种种波折。从刘家的嫡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从失宠的正宫娘娘到至高无上的太后娘娘。 曲声跌宕起伏,在琴音韵律之中她像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这一生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在儿子继位之前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直到当上太后之后,她才逐渐放松宽心。 眼看着刘家的子孙委实没几个拿得出手,她确实有心为家族谋划一二。原本一切顺利,谁知竟然一而再地出事。先是最疼爱的孙子没了,后是香雅肚子里的孩子没保住,如何不让她恼怒。 琴音停止,似绕梁不去。 “这些曲子都是你师父教你的?” “是。” “曾相国有经纬之才,谁能想到最后竟会隐世入了佛门。” “佛说不悲过往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臣妇所见的师父,平静而自在,想来他很是喜欢身在佛门的日子。” 刘太后看了过来,眼神凌厉了一些。 “你年纪还小,有些事怕是还看不透。” “太后娘娘说的极是,臣妇年纪小,遇事常有困惑。每有困惑之时,臣妇便会提醒自己最在意的人是谁。为了心里在意的那些人,臣妇不敢贪心,唯愿佛祖垂怜体恤。” “最在意的人?”刘太后喃喃着。 她最在意的人,当然是她的儿子。皇儿生病的那些年,她心里想的念的都是皇儿的身体能好,后来她如愿了。 所以现在是她贪心了吗? 她想起皇儿刚才离开时说的那句话,“儿臣很是怀念那两年的时光,因为那时儿臣只有母后,母后也只有儿子。” 忽然她脑海中划过一个念头,眼神中似有什么复杂惊愕的情绪一闪而过,随即又很快消失不见。 她再看隐素时,目光中已不见之前的凌厉。 安神香的气息无处不在,在殿中飘散。 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中,曾经多少血腥争斗。那些过往岁月中历经的残酷,全都掩盖在泼天的荣耀背后。 她应是乏了,命人送隐素出宫。 就在隐素出殿的那一瞬间,她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老黯然。 “你说这孩子是不是猜到了什么?”她问身后的嬷嬷。 那嬷嬷低着头,道:“奴婢不知道太后娘娘指的是什么?” “没什么。” 刘太后叹了一口气。 …… 那边隐素刚出朝华宫没多久,便被端妃娘娘宫里的太监拦住了,那太监说自家主子有请,请她去坤仪宫说话。 已经入秋的天,她却出了一身的汗。 这真是才出虎穴,又要入狼窝。 刘太后好对付,那是因为她知道对方心存善念,且又和自己的母亲有旧。但是端妃不一样,她既不了解也没有和对方打过交道。 坤仪宫是她想象中的那种后妃们所住的宫殿,雅致富丽处处尽显高贵与奢华,同傅丝丝的住处完全不一样。 一进殿,扑面而来的贵气晃得人眼花。端妃一身的华服端坐正中,满头珠翠面色阴沉,神情冷漠地看着她。 她上前行礼,恭敬得体。 端妃目光如芒,戴着精美护罩的手慢慢端起桌上的茶,缓缓揭开盖子之后眼神突变,随后朝她扔了过来。 她下意识后退两步,茶盏在她原本站着的地方四分五裂,茶水瓷片洒了一地。 “你竟敢躲!”端妃厉声一喝,怒目而视。 “臣妇不知哪里惹怒了端妃娘娘,才让端妃娘娘如此大动肝火。” “你不知道?”端妃怒极反笑,“你还敢说你不知道?你不是能吃吗?今日本宫就让你吃个够!” 很快有宫人送饭菜进来,山珍海味摆了满满一大桌。若是不知情的还以为,端妃是在设宴款待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