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今天迟了,只有一更,抱歉! …… “该死!”乔治首相大骂,面色苍白:“他们早就想到了,是夏尔搞的鬼!夏尔一定猜到我们会调兵增援布雷斯特,因此跟德国人有了协同。” 没人怀疑这一点。 现在的法兰西与德国就是准盟友关系,德国公海舰队的进攻时间完美契合了法兰西的需求。 摆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不顾一切的继续进攻布雷斯特港。 二是马上调兵回援北海。 军需大臣选择前者。 “我们应该继续进攻。”他说: “德国人只是虚张声势,他们没有能力突破北海舰队的封锁。” “就像我说的,他们的士气和战斗力还没恢复,哪怕他们有更多军舰。” “他们只是希望打乱我们的进攻节奏!” 但海军大臣贝尔福却抱着不同意见: “如果德国人能取胜呢?我们都知道德国人计划已久,而且他们的军舰在北海方向比我们多。” “一旦德国人在北海打败了我们,就算我们在布雷斯特取得胜利也无济于事。” “到时所有人都知道除了法兰西外还有德国舰队也能打败我们,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军需大臣是个十足的赌徒,他大声反对:“可如果我们两边都获胜呢?那是否会拥有更好的效果。” 于是众人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北海打败德国舰队,大西洋打败法兰西舰队。 于是所有正在策划或已发生暴动的殖民地就会被吓住,世界就将顺理成章的回归英国的“管理”。 “不。”乔治首相感觉这太冒险:“我们应该像原先计划的那样,用水雷封锁布雷斯特港,将第二舰队调回北海。” 他认为布雷斯特港的进攻不需要急,布雷斯特港就在那,等打败德国舰队再回来进攻也不迟。 这样想原则上是对的,但实际运作后,他们发现正确的恰恰是军需大臣,因为第二舰队根本调不回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