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0:30分,围攻敦刻尔克的德第一坦克师开始撤退,敦刻尔克之危已经解除!” …… 这是科布多的手段,他认为在这时候越是低调的说法就越是能引起哄动。 因为,“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形容这场胜利的伟大。”! 报纸一出来,暗中制造负面舆论的人瞬间没了声音。 他们考虑过各种情况,甚至想过夏尔进攻列日要塞,但就是没考虑过夏尔的部队会出现在梅济耶尔并一战定乾坤。 现在还能说什么呢? 说夏尔为一己私利拒绝增援敦刻尔克? 他进攻梅济耶尔已经解了敦刻尔克之围,当然没必要增援。 说夏尔是为了实现自己独裁? 梅济耶尔一仗显然早有计划:先攻占沙勒罗瓦,接着在阿登山区铺路搭桥,最后再一击克敌。 也就是说,夏尔从英军刚开始崩溃时就在做准备,而不是为自身利益和权力置盟友于不顾。 更让造谣者及其幕后资本家目瞪口呆的是…… 他们以为这次夏尔最终只能被迫增援敦刻尔克失去比利时的利益。 因为要救敦刻尔克必须带上所有的部队,而这会让比利时重新被德国占领。 然而,夏尔却轻轻松松的将这困局化于无形: 第6集团军留在纳木尔震摄德军,使其不敢进攻比利时。 第一装甲军自阿登山区穿插至梅济耶尔解敦刻尔克之围。 两全其美。 事实上不仅两全其美。 夏尔通过这一仗打破了所有编织在他身上的负面舆论,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威望。 巴黎又一次为夏尔的胜利疯狂了,在报纸放出消息的那一刻,抢到报纸的人发疯似的奔走相告。 在《功勋报》被抢购一空的同时,公民们兴奋起来: 第(2/3)页